
4/2 漁人部落慰勞節
4/
4/
11/
11/
11/05 台東縣蘭嶼天主教文化研究發展協會舉辦傳統技藝文化-製作貝灰活動@紅頭部落
11/
11/
5分鐘看1個月,GO!
10/
10/4 台東縣蘭嶼天主教文化研究發展協會和蘭嶼高級中學合作文化課程-製作貝灰活動@朗島
10/5-10/8 財團法人紀守常紀念文教基金會舉辦「一家一人會,節省醫療費——〈吳若石神父足部反射
10/6 全鄉九九重陽敬老活動@蘭恩基金會
(本文同步刊登於30+BLOG)
蘭嶼四面環海,每年隨著洋流,從世界各地、載浮載沉打上小島岸邊的漂流物可以說是千奇百怪,像世界盃足球、香奈兒手鐲、玻璃浮球、情趣用品、未拆封的香菸或蛙鞋。這些漂流物可能標示著韓文、印著某國偶像明星的照片、寫著「Made In China」和製造日期,有的像是新品一樣完好如初、有的早已支離破碎。
另一方面,保有自然野性的蘭嶼礁岩岸,也可撿到羊角、豬顎骨、幼鯊或小海龜,這些動物的殘骸。在沒有大賣場或百貨公司的小島上,到海邊拾荒尋寶,也就成了島民的生活樂趣,甚至給予這些飄洋過海的物品第二生命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,大家在海邊尋寶的故事吧!
漂流物牽起跨國友誼:蕭唯臻和她的瓶中信
(本文同步刊登於30+BLOG)
「我以前不懂,為什麼要讓我花了10年才回到蘭嶼當老師,但在我第一次帶小飛魚文化展演隊去比賽時,那是蘭嶼第一次有學校參賽,我們拿到了全國第五名,我明白了,因為上帝要我準備好,而且沒有一個時間是浪費掉的。」
顏子矞老師笑著對我說,而我覺得他找到了天職。
顏子矞老師來到蘭嶼十年了,前年在椰油灣的灘頭旁,蓋了一棟自己設計的房子,除了無敵海景,還有讓小朋友玩的溜滑梯。雖然是假日,但顏老師的家仍坐著一群小朋友,窩在沙發上看電影。「假日還要陪小朋友,難道不會累嗎?」我問。「雖然比較沒有自己的時間,但我覺得內心很充實。」顏老師說。
十年前,還是大學生的顏子矞,從來沒想過自己也會像母親一樣成為老師,直到他來到蘭嶼帶營隊,在朗島部落活動結束時,小朋友仍不願意回家,一人一句「老師,講故事給我們聽嘛!」,把他團團圍住。他們就坐在籃球場上,聽著顏子矞說著那些早已老掉牙的醜小鴨或白雪公主,但那一刻,讓顏子矞永生難忘,因為聽著故事的每雙眼睛,都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閃亮。「那是我第一次想成為老師的一刻。」他不知道的或許是,十年後他講這段故事時,依然令人動容,那一夜,在他的心中一直沒有結束。